即將走入歷史的傳奇,紐約最後的指標性唱片行

閱讀次數:發表時間:2016/05/19
編輯 / Tyler
文 / 欣音樂


這些年串流平台的發展,帶動了音樂產業的所有轉變。誰都不能否認,數位音樂的便利,狠狠的扼殺了實體音樂的生存。而深深感嘆這些改變的人們,無論如何的高聲呼喊,盡力發起了保存唱片行的呼聲,依然抵擋不了實體音樂即將成為課本教材的事實。

雖然很意外的,原本即將走入歷史的黑膠唱片,任誰也料不到的展開了黑膠復興的革命。但事實是,在世界各地的指標性音樂唱片行,全都一個一個拉下了鐵門。還記得幾年前的淘兒唱片(Tower Records),在美國宣布了正式結束營業的消息嗎?還記得曾經在全台灣都看得到的玫瑰唱片、大眾唱片,正一家一家的慢慢消失在我們的記憶之中?對於喜愛收藏實體唱片的音樂人,只能盡力珍惜還在我們生活之中的每個實體店面。也許十年後,唱片行這個美好的發音,只會留在我們的懷念裡。

很遺憾今天要分享的消息,是紐約最後一個獨立唱行片即將在六月關門的報導。2016/06/25,禮拜六,將是他們最後一次打開店門歡迎全世界的愛樂人,也將是最後一次他們關上燈,拉上鐵門的日子。

把握最後朝聖機會的愛樂人們,Other Music 近日的照片記錄。


下面是欣音樂的專文報導,簡短的分享,卻道儘了 Other Music 的困境,以及每個堅守實體唱片的背後推手的心境。

在 1995 年 12 月於紐約東四街的開張 Other Music 唱片行,昨日宣布將在今年 6 月 25 日關門大吉。除了實體唱片銷售狀況不若以往,店租上漲也是原因之一,如今 Other Music 唱片行的店租已是最初一個月 6000 美元的兩倍以上,其所處大樓的稅務帳單也逐年增加。唱片行共同擁有人 Josh Madell 向紐約時報說到:「真正在支撐我們的是經濟,然而我們無法從(唱片行)中看見未來,只好試著在它變成一場夢魘之前收手。(It’s just the economics of it actually supporting us — we don’t see a future in it. We’re trying to step back before it becomes a nightmare.)」

根據紐約時報
的報導,2015 年,串流音樂平台收入兩倍成長,CD 相較於 2001 年的高峰卻下滑了 82 %。儘管黑膠復興風潮,支撐了 Other Music 唱片行的六成收入,卻仍不是解決之道。三位創始人之一的 Mr. Madell 認為現在人們的聆聽習慣已經改變了,「在網路時代來臨前,我們是人們心中的聖地麥加,吸引他們帶著 300 塊美金前來紐約,只為了一聽他們在別處聽不到的唱片。」可如今人們若想試聽,只需要上網即可,實體唱片往往是事後附加的產物,即使像 Radiohead 這樣的大團也都選擇先以數位發行,過幾周或幾個月再發行實體 CD 及黑膠。一年一度的唱片行日幫助十分有限,唱片行經營者如 Mr. Madell 也承認,現在 CD 在他眼中亦像是一疊3.5吋磁片(floppy disks)而已了。

Other Music 唱片行已經被視為美國東岸東村的傳奇之一,當年開張時選在連鎖的淘兒唱片斜對面,不大的店鋪以獨立之姿、豐富的收藏量為眼光獨到的樂迷所喜,來自世界各地喜歡音樂的遊客、留學生,到了紐約無不想前往朝聖。在 2006 年淘兒從美國撤離 89 間店面時,Other Music 唱片行仍屹立不搖,甚至在 2012 年成立自己的音樂廠牌,代理唱片,推廣在地樂團,像是 Yeah Yeah Yeahs、Interpol、Vampire Weekend 等當今的後龐克、另類搖滾一線樂隊,都曾在 Other Music 唱片行銷售自己製作的唱片,舉辦店內 In-Store 演出。Elliot Smith、Neutral Milk Hotel、Iron & Wine 等重要樂隊也都曾在該地辦過多場表演。」

你還有逛唱片行的習慣嗎?只是在每年一次的世界唱片行日去打聲招呼也許是不夠的。如果還想珍惜這些產業存在的美好,或許我們都應該用更多的實際行動表示支持。下班後,回家的路上,看到唱片行的話,希望在看過這篇文章的朋友,能夠走進去帶走一張,很久以前就想要收藏的唱片。

Other Music

Offical Websitehttp://www.othermusic.com/

欣音樂

原文出處http://solomo.xinmedia.com/music/73678-OtherMusicBye

分享

留言

留言請先登入還沒帳號請註冊
顯示更多留言

最新樂譜

熱門樂譜

熱門標籤